“尔滨热”大客流,地铁以智慧从容应对丨专访哈尔滨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岩松

发布时间:2024/2/28 15:30:00
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阅读量:

《城市轨道交通》:“尔滨热”对哈尔滨地铁客流有何影响?带来哪些运营挑战?

林岩松:哈尔滨市作为特大型、副省级城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作为拥有900多万常住人口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市民和游客的公共出行需求旺盛,轨道交通客运量月均2344.02万人次,线网月度客运强度达到0.98万人次每公里日。2023年冬季,哈市冰雪旅游再攀新高、火爆出圈,哈尔滨地铁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承担了不小的运营压力,尤其是中央大街站、太阳岛站、哈尔滨站、新疆大街站及中华巴洛克站客流激增。

截至目前,哈尔滨地铁运营线路有1号线一二期、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东南半环、3号线二期西北半环老道外段4站,运营里程82.13公里。

2023年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季启动以来,线网客运量持续增长。从2023年12月17日冰雪大世界开园至224年1月23日,线网总客运量达到3735.54万人次,同比增长280.07%,表明冰雪季对轨道交通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2023年12月31日跨年夜,线网总客运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2.2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27.23万人次)增长349.06%,客流强度为1.49,位居东北地区第一,全国第八。 

通过客流分析发现,本次冰雪季,1号线的博物馆站、医大二院站和太平桥站等换乘车站客流量较大,其中博物馆站单站进出站客流7万余人次,换乘客流13万余人次;2号线中,客流量较大的重点车站包括旅游景区附近的中央大街站、太阳岛站、冰雪大世界站、哈尔滨站,以及换乘衔接站珠江路站;3号线中,凯盛源广场站、中华巴洛克街区站及哈尔滨西站等商业集中区、旅游景区附近车站及换乘衔接站的客流量较大。

《城市轨道交通》:哈尔滨地铁近年来在智慧城轨建设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智慧地铁成果在这次“尔滨热”发挥了哪些作用?

林岩松:哈尔滨地铁近年来在智慧城轨建设方面下了很多苦功夫,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2019年底,基于哈尔滨地铁集团信息化“1.9.39”项目规划,完成集团智慧地铁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2020年7月1日,全国首发“戴口罩人脸识别过闸”技术,开启了“智惠”地铁无感乘车新时代; ✦2021年9月,全国首条全线设置智慧地铁功能的线路型智慧地铁——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使用; ✦2021年11月,3号线二期东南段智慧车站正式运营开通,实现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智慧运营时代的历史跨越,成功构建线网型智慧地铁运营线路,实现全网各站设备、环境、能源等智慧化管理; ✦2024年计划完成线网级指挥调度,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贴近群众生活,围绕乘客智慧化服务主线,覆盖乘客出行前选择、进站、购票、过闸、候车、出站等完整链条的功能需求,建成了包括智能乘客出行引导、多元支付购票服务、人包同检安检系统、智慧语音服务等服务功能,为地铁乘客提供更优质服务。

乘客可通过地铁车站内可触摸出入口信息屏、智能客服中心、智能信息屏等多种设备获取站内、列车及车站周边信息,也可通过语音查询多种信息,包括热门景点、规划路线、地图周边、天气温度等,还可方便对车站内设备环境熟悉了解;乘客可通过站内设置的自动售票机、智能客服中心及自助票务机,进行自主购票、退票、补票以及一键语音对接服务。

哈尔滨地铁支持互联网购票、手机扫码、实体买票、人脸支付多种支付购票手段,方便乘客进站乘车;在大客流车站设置人包同检安检系统,将乘客及其携带的行李一次性检查完毕,实现通过无感知、非接触、无停留的快速安全检查。

智慧城轨引入了站内配备智能环境调节系统,实时调节站内照明亮度、空气质量及温度,营造舒适方便、安全便捷的乘车环境。

智慧城轨建设极大增强了车站设备的可靠性,强有力地保证了地铁服务的稳定性,使得乘客可以方便、快捷、准时、满意地到达各旅游景点;同时,智慧城轨也充分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使得客运服务人员能为外地游客提供更周到和贴心的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结合现有运营能力,以及“尔滨热”等社会热点带来的客流量激增,哈尔滨地铁在线网规划、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考量?

林岩松:哈尔滨市现共有地铁1、2、3号线三条线路,仅剩3号线二期西北半环道里区8座车站正在建设,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十字+环线”的网络化运营体系,总车站73座、总里程92.6公里,预计日均载客量120万人次至150万人次。

三条线路经由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松北区等城市主城区,辐射城市上千个小区、服务上百万人口出行,覆盖重点医疗、教育、旅游、商业等功能区,实现与哈站、哈西站、哈南站、哈东站等主要交通枢纽换乘,促进“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地铁网络化运营服务水平将进一步实现质的飞跃。

在线网规划、建设规划方面将继续完善基本网络骨架、完善与铁路、航空互联功能,先期推进地铁4号线、5号线、9号线(机场线)等中心城区线路建设,提升轨道交通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强化与区域综合交通的衔接;再逐步加密主城区线路密度、增强与近郊地区联系,以强化辐射范围为原则做好项目谋划与储备。

《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尔滨热”持续升温,东北地区各城市也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积极尝试,作为同行,哈尔滨地铁有哪些经验可以共享?

林岩松:设置“地铁摆渡票”,免费方便出行。针对太阳岛、冰雪大世界游客较多的情况,为方便广大游客乘坐地铁出行,哈尔滨地铁创新服务模式,制作印发“地铁摆渡票”,仅限于太阳岛至冰雪大世界地铁站使用,乘客可于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及第36届太阳岛雪博会期间使用免费乘车。乘客每天可到这两个车站的“客服中心”领取免票“地铁摆渡票”,车站还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快捷出行。此外,地铁还发放一日和三日电子票,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渠道合作,开展乘车优惠活动。

延长运营时间,贴民心接地气。为满足乘车需要,哈尔滨地铁1、2、3号线2023年12月24日至26日运营时间为6:00-23:00,12月31日运营时间延长至次日凌晨1点。同时,以客流为导向,在做好运力运量匹配分析基础上,合理安排冰雪季期间各线路列车运行计划,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加开列车和调整线网运营时间。此外,线网额外增加13列备用车随时待命,当出现大客流时可及时组织热备车上线,快速疏散乘客。

“套餐式服务”,感受地铁温度: ✦一是在线网各车站客服中心的显著位置增设“市民服务热线电话”,为旅游团队提供预约服务,通过拨打服务热线,车站提前出票并安排指定时间和指定车站领取车票,还可提供专用通道。 ✦二是为帮助外地游客了解车站周边的旅游信息,景点沿线的地铁车站制作《冰雪旅游季地铁出行指南》,安排工作人员解答游客咨询问题。 ✦三是针对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乘客提供“爱心预约”服务。 ✦四是地铁站里设“导游”,保障乘客出行。哈尔滨地铁成立的地铁导游服务队,每天在车站为外地游客提供车站周边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公共交通等咨询服务;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为有需求的乘客提供各种服务;增设《先下后上一卡通指南》,车站还通过“小蜜蜂”广播提醒乘客有序乘车、文明乘车。在重点旅游车站增设《冰雪季乘客出行指南》;在出入口增设铁马围栏,安排人员执守,有序疏导大客流车站乘客进出站;成立设备维保服务队,由设备工班人员每天在线网车站对电扶梯、自动售票机、闸机等进行跟踪维保。 ✦此外车站还为乘客提供便民服务台、爱心座椅、应急药箱和热水服务。为缓解个别乘客的候车压力,地铁工作人员还主动讲解车站主题文化、智慧地铁和周边信息等,提供更多便利和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站在东北地区城轨交通发展的大局,如何针对地方特点规划未来发展?

林岩松: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以来,已累计运送客运量突破10亿人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正点率、服务可靠度等服务指标,车公里牵引能耗等运行指标、车公里成本指标等均处于行业前列,有效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状况,极大改善了大雪、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下的出行环境。

现阶段,一方面随着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申办成功,急需通过地铁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助力哈尔滨打造对外贸易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品牌;另一方面,哈尔滨冬季高寒漫长,市民出行不便,加之城市受市区内铁路线、松花江和“三沟一河”内河限制导致的交通拥堵现状,也需加快地铁建设、扩大建设规模,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目前,在东北三省兄弟城市中,哈尔滨轨道交通无论是运营里程还是在运行线路上都不靠前。加快哈尔滨地铁建设脚步,无论社会效益、政治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符合国家和城市发展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习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和视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国家、省、市关于轨道交通发展前沿要求,坚持“超前谋划、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格局,以TOD模式,积极谋划机场线和4、5号线等新线项目,争取国家差异化审批政策支持,扩大建设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以支撑和服务市域城市协同发展为原则,拓展服务深度、深化与区域层面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整合;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型轨道交通为原则,从顶层设计出发,创新引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科学有序、协调发展,确保设计方案技术先进、适用可行、效益良好、与城市融合发展。

供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关键词: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下一篇:

没有啦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二单元楼1102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