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水画创作,需要师古人和师造化,更要“中得心源”?

发布时间:2019/7/16 8:58:00
作者:陈晓辉美术馆 来源:投稿 阅读量:

图/杨金书  文/本馆特约撰稿人  陈冈

中国山水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成熟,形成的美学思想、绘画理论、笔墨语言,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通过学习,借鉴前人的笔墨语言、意境营造,构图处理和审美追求,提高我们表现自然、抒发情感的能力。

学习前人的方法是提高我们山水画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它不是我们艺术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和审视自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我们的情感,就必须师法自然。自唐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理后,历代大家都是这样实践的。

古人荆浩写太行洪谷松树数万本、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近代黄宾虹八上黄山,遍游山川,画稿积以万计。当代李可染则更提倡实地写生,并身体力行,陆俨少默记山水于心,追写于笔墨。因此,要掌握和提高表现自然,传情达意的能力,需要“师古人”和“师造化”,更要“中得心源”。

杨金书先生的山水画,蕴涵诗的韵味。呈现和自然融合一体的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美。对于中国画的山水传统技法,他是稔熟于心,更尊重自然本体,不是一味守住传统的皴法、染法、忘却造化,任意闭门造车。

他搜峰起稿,随类赋形求我法。杨金书先生认为“法”为我所用,不为“法”而死,向自然造化求“法”,无“法”而“法”,“法”中有“法”。

他的山水画尽现古意,布局自然,层次分明,讲究整体“气”的贯通,于不经意中见匠心,平和中显奇丽。

欣赏他的山水画作品,你会不经意地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步入原生态的山野小径,每条溪河都在向你倾诉一种遥远的传说。

杨金书作品欣赏: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039.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043.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046.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049.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053.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057.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100.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145.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148.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152.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203.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206.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210.jpg


微信图片_20190707102217.jpg


杨金书,男,陕西宝鸡人,1962年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舞美协会会员。

关键词:陈晓辉美术馆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书画交流的平台,好友相聚的家园。

  • 文章 (篇)300
  • 阅读 (次)21.9万
  •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二单元楼1102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