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文献回顾陈钧德

发布时间:2021/9/23 10:33:00
作者:中国书画报 来源: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

9月10日,由刘海粟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美协联袂主办,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任出品人,靳文艺、丁曦林、郦韩英共同策展,尚辉担任学术顾问的“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上海市美协主席郑辛遥来到现场观展。贾方舟、张祖英、戴士和、尚辉、刘淳、周长江、俞晓夫、张健君、毛时安、李超、潘耀昌、李向阳、李晓峰、姜建忠、黄阿忠、曲丰国等艺术家、评论家、理论家前来观展并参加学术交流。陈钧德夫人罗兆莲也出席了学术交流。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专门发来贺词说,陈钧德是中国杰出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当代海派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是海派绘画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也是海派艺术高地的一座山峰。他的艺术创作、情感寄托和灵魂栖居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的作品,特别是那一抹抹响亮、鲜明、蕴藉的色彩已经成为当代海派油画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鲍薇华说,陈钧德师承刘海粟,故此,由研究和展示海派艺术的刘海粟美术馆来主办“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无疑是最为恰当的。在策展团队经过历时两年的研究和策划后,展览以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展现陈钧德作品和文献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也是今年刘海粟美术馆的年度重磅展陈。

陈钧德(1937—2019),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生前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早年师从林风眠、刘海粟、关良、颜文樑等前辈,60多年以来对东西方艺术融合做了积极探索,其油画既带有西方表现主义特征,又凸显中国传统写意的趣味。

本次展览全面展示了陈钧德从艺60多年的创作生涯,遴选了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个年代的代表性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品类丰富,包括布面油画140多幅、纸本油画20余幅。其中,有40多年前参加“上海十二人画展”引起轰动的《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有1980年参加“刘海粟、颜文樑、关良、陈钧德四人展”的两幅原作;有从未发表过、创作于50年代和60年代的一批自画像;有突破传统表现陵墓桎梏、以金属般闪亮色彩创作而引发当年极大关注的《帝王之陵》;有在全国美展获奖、被评论为“品格极高”的《日映岚光轻锁翠》;有充满蓝色梦幻调子的《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还有在上海首次露面的巅峰之作《梦境》以及引起热议的《双人体》,等等。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展览以深度新闻调查的手法发掘和呈现了陈钧德60余年勇于钻研现代主义艺术的理想、胆魄和献身精神。此外,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的一幅刘海粟无标题、无落款日期的油画作品,此次被陈钧德家属提供的一幅历史照片一举“考证”出:它是当年刘海粟与陈钧德同时、同地、同题创作的《复兴公园》,两代人创作的同题作品首次“同台展出”,述说了一段友情佳话。

在开幕当天的学术交流中,来自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给予陈钧德的绘画艺术和文献以高度评价,赞誉陈钧德的绘画代表了“海派绘画的一座新高峰”,“陈钧德的艺术及文献为海派文化及中国油画史提供了新的文献”。

据悉,本次特展将展至10月7日。

关键词: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一单元楼1703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