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专访 |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艺术总监莫睿:探寻国际艺术交流新形式

发布时间:2021/9/26 16:36:00
作者:凤凰艺术 来源: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

去年我们举办了首届“中英当代艺文展演”,主要是由于艺术家们因疫情而无法访问中国,因此许多原本计划好的从英国到中国的表演都被推迟了,于是我们跟许多文化组织一样,转向了线上空间,让身处中国的大众仍可以与英国的艺术与文化连接起来。过去的18个月,对世界各地的艺术组织和艺术家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但艺术家们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令人惊叹,他们善于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而且在过去一年里,英国的艺术家仍然持续开拓艺术的边界,并寻得新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今年的“连接·重启”(#Reconnect)展演与中国的观众们分享艺术。

关于重大的变化,我确实留意到一些,让我与你先分享几个吧。第一个是在社会从封锁中复苏的进程里艺术所起到的巨大积极作用。例如,英国的中部城市考文垂在注入大量创造性和艺术活动后蓬勃发展。当地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他们的城市,艺术家还通过公共艺术作品振兴一些城区,无论老少都走出家门,以一种新鲜的方式体验他们的城市。同样,在伦敦,市长发起了一项名为“Let’s Do London”的活动,这项活动给100名艺术家和自由制作人提供了在公共场所展示艺术作品的机会,帮助在长时间封锁后的城市重新焕发光彩和欢乐。这种方式给予了艺术家信任,并给他们一个公共平台来赞颂我们所珍视的城市、社区和环境。

英国较长时间的封锁也意味着我们的博物馆和文化空间得以有时间重新考虑如何与观众互动,许多制作人、策展人和艺术家已经着手开发新的国际化工作方式,例如,伦敦国际戏剧节(Londo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Theatre)在观念巡回演出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这样在英国构思的想法可以传递到其他国家实现巡回演出,而不需要专门派人前往。同时重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方式,可以在不需要英国团队前往的情况下在中国举办展览。现在我们在上海就有一个来自泰特美术馆的精彩展览,呈现了100多件馆藏,其中还包括多件名作。与此同时,北京的木木美术馆(M WOODS)也正在展出大英博物馆的馆藏,这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机会。英国的这些博物馆非常努力地促成这些远程合作,而且这唯有在我们与中国的合作机构秉持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些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对环境更有利,同时也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欣赏杰出艺术,并进一步了解英国价值观和艺术实践方法的机会。

▲ “意大利文艺复兴纸上绘画:一次与中国的对话”展览开幕现场,2021年9月10日,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北京,(从左至右)林瀚、雷宛萤(晚晚)、范迪安、靳尚谊、吴若兰(Dame Caroline Wilson DCMG)、潘庆、李大龙(Richard Shore)、王宗孚(Victor Wang)

关键词: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一单元楼1703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